一种微小的、并不引人注目的蠕虫已经向科学家提供了解决“人类为什么要进行有性生殖”这个问题的线索,并且增强了医学界认为性与爱毫无关系的观点。
最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论是:有性生殖可以免除基因突变,因为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进行混合时,健康的基因可以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了子女通过遗传获得的遭到损坏的基因数量。
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支持这种突变理论。
他们将一种生活在土壤里的蠕虫(线虫)作为研究的对象——线虫体内既有精子又有卵子,所以它们可以进行无性生殖,但有时线虫也会选择一个“配偶”进行有性生殖——并让线虫接触一种可以诱发突变的化学物质。
科学家使用的化学物质能够引起可以影响蠕虫有性生殖能力的变异,但是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变异只对蠕虫后代的健康造成非常微小的影响。科学家说:实验结果明确地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生物之所以需要进行有性生殖是为了防止基因突变积累到可以使某个物种灭绝的程度。”